一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将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原理、方法与工程学包括信息、材料、电子技术、精密
仪器等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高度交叉融合,是致力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一个综合性学
科。本专业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理念,坚持校企合作的双导师培养
模式,培养学生掌握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知识,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电子、计算机
技术及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开发技能,掌握纳米医学技术、生物医学仪器、生物医学
检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开发能力,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
等工作。本专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、终身学习、适应发展的能力,可为健康医疗产业输
送富有创新与敬业精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。
二、培养要求
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,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相关
的工程技术能力,熟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主要方向的技术开发及产品设计;注重培养学
生的学习能力、工程实践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,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熏陶和严格的工程
实验训练,使学生具备从事纳米医学技术、生物医学仪器、生物医学检测等领域的科学
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的能力;开展全面素质教育,使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、科学素
养、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,具有优秀的专业素质、健全的身心素质和广阔的国际化视
野。
毕业生具备的知识与能力:
1. 具有爱国敬业精神、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、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
会责任感;
2. 具备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(数学、物理学、化学、生物
学、医学等)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;
3. 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,具备工程学(电子、材料、信息、计算机科学
等)的知识和应用能力;
4. 具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基本研究能力、医工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;
5. 了解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产业前沿与发展动态,具有获取新信息的能力;
6. 具有较广阔的国际视野、较强的外语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、合作与竞争能力;
7. 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,能在多学科团队合作中承担团队成员或负责人
的角色;
8. 具有自主学习、终身学习、适应发展的能力。
三、主干学科
生物医学工程
四、核心知识领域
生物学、医学、电子信息学、计算机科学、材料科学
五、核心课程
(
一)专业基础必修课程
1. 基础理论课程:
生理学与解剖学(工)、普通生物学、生物医学工程导论、大学化学
2. 工程基础课程:
工程制图
&CAD
、线性代数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、复变函数、程序设计基础、电路
分析基础、模拟电子技术、数字电子技术
(二)专业核心必修课程
1. 纳米医学技术方向:细胞生物学、生物化学、纳米生物医学技术、生物医学材
料及其评价、医学成像原理及其应用
2. 生物医学仪器方向:信号与系统、生物医学成像、数字信号处理与应用、微机
原理与嵌入式系统、医学仪器原理与设计
3. 生物医学检测方向:生物化学、细胞生物学、分子诊断学、免疫检验原理与技
术、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
(三)专业选修课程
各方向共同选修课:专业英语、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
1. 纳米医学技术方向:生物医学伦理与医学法规、微流控与生物芯片技术、纳米
医学研究进展、组织工程与人工器官、生物材料毒理分析与评价
2. 生物医学仪器方向:生物医学光子学、医学图像处理、医疗仪器研究进展、医
学电子设计自动化、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、生物医学仪器法规
3. 生物医学检测方向:生物信息学、检验检疫原理与技术、体外诊断产业技术、
肿瘤诊断学、血液学检验、公共卫生管理法律法规
六、标准修业年限
四年
七、授予学位
工学学士
八、课程设置、毕业学分要求 (详见附件)
